您好,欢迎来到红色教育网!

全国站 >> 人物故事 >>红色人物故事 >> 72岁老人用半生“铺”绿荒山头
详细内容

72岁老人用半生“铺”绿荒山头

时间:2021-09-03     

0.jpg

在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中川乡禹王峡景区的门口,立有一块石碑:“大禹治水着到三川,脚印哈留给了人间。黄河的故事传民间,大禹是治水的好汉。

下这段文字的老人,今年71岁。26年来只干了一件事:种树。这山坡都荒了多少年,太干旱,种树活不了!”这“经验之谈”一传十,十传百,人尽皆知。但有个汉子不相信。

1630655521169798.jpg

 1949年出生于中川乡峡口村坝子社的马进才是家里的长子。靠着几亩薄田,他的父母养活了他们兄弟姐妹10人。29岁这一年,他被选为村委会主任。两年后,当上了村党支部书记。

       斗转星移,岁月如梭。峡口村在社会发展的浪潮中奔腾向前,村民的日子一天比一天红火起来。可几公里开外的禹王峡却跟马进才儿时的记忆里没什么差别。

       “筏子客水手走青甘宁,奇迹哈留给了人间。”直到有一天,突然回想起爷爷曾经唱给他听的这两句“花儿”,马进才有些冲动,要不试试,看看还有没有奇迹?

       1994年春,45岁的马进才从自家院里挖了一棵山杏苗,扛起铁锹,沿着那条再熟悉不过的羊肠小道爬上了山坡,在半山腰栽下了这棵幼苗。他知道,山上的树如果没有充足的水分根本无法存活,当务之急是解决浇水的问题。

       办法不是没有,山下就是黄河。

       思前想后,马进才下定决心提水浇树。每天清晨,天蒙蒙亮,马进才就带着干粮和水桶从家里出发。到了地方,把馍馍往树下一放,他就拎着水桶穿过乱石堆,顺着陡峭的山坡慢慢下山,到山脚下的黄河边提水。山路难行,有时一个来回就得两个小时。但自打种下这棵树,除非下雨,这条“路”他每隔五六天就得走一趟。每一桶水的背后都是4公里的崎岖。

       苦心人,天不负。在马进才的精心呵护下,这棵山杏苗奇迹般的成活了。

微信图片编辑_20210903150335.jpg

    山上的故事,他都记在心里。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转眼间,到了2012年。靠着愚公一般的精神,马进才在禹王峡种树整整18年,亲手种下数千株树苗。加上靠着根系繁殖、树种发芽等长起来的苗子,山坡上大大小小的树苗有1万余株。

    树一棵一棵地成活,绿意不断地延伸,勃勃生机蔓延到了悬崖、峭壁、陡坎。禹王峡的春天来了。

    2013年,民和县三川黄河水利风景区动工建设,禹王峡迎来了马进才之后的第二批建设者。不久后,工人陆续在荒坡上种下了上百亩的国槐、丁香等树木花草。第二年,景区实施了提灌工程。

    那这里,还需要马进才吗?

    马进才还需要留下来吗?

    65岁的马进才坐在当年种下的第一棵杏树下,想了许久。

    不走了,根在这儿。

    2014年,每天照旧上山的马进才有了人生中第二份工作——景区管护员,每月工资800元。有了专门种树的工人,马进才再也不用背着树苗上山了。

    71岁了,可他还想继续留在这里。只因为还有一腔滚烫的热血,还有一颗坚定的初心,还有一个未圆的梦。

    “我想让禹王峡的山山沟沟都绿起来……”

     1.6公里的木栈道,每天3个来回,一年就是3000公里的路程。一个人,一条路,一片林,一座山。26年来,他总是不停地走着,走着。

     深秋的禹王峡层林尽染,风景如画。一时兴起,马进才扯开嗓子,漫了几句“花儿”:

     大禹治水着到三川,脚印哈留给了人间。黄河的故事传民间,大禹是治水的好汉。

     对了,如今有人在后面加了两句:

     老马种树的禹王峡,游客们浪哈的干散!

红色教育网

袁雨欣整理

微信关注

微博关注

抖音关注

029-85332933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红色教育网

网址:http://www.hsjy.net.cn

地址:西安曲江新区翠华南路808号科泰大厦803室

邮箱:813415349@qq.com

陕ICP备19017061号-3




技术支持: 橡果云 | 管理登录
分享按钮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