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红色教育网!

全国站 >> 党建党史培训 >>党史培训 >> 不断巩固和扩大青年爱国统一战线
详细内容

不断巩固和扩大青年爱国统一战线

时间:2022-09-01     【转载】   来自:人民政协报

不断巩固和扩大青年爱国统一战线

——共青团的百年统战工作历程

全国政协委员 王阳

2022年09月01日08:11    来源:人民政协报

原标题:不断巩固和扩大青年爱国统一战线

  1949年5月4日,中华全国青年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

   中华全国青年第一次代表大会证件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明确提出统一战线政策100周年,也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在全国政协“委员读书漫谈群”开设的“加强中华儿女大团结”专栏,共青团界别全国政协委员王阳结合共青团统战工作历程,讲述100年的奋斗历程中,共青团围绕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中心任务作出应有贡献、彰显青春风貌的故事。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共青团统战工作

  建团初期,共青团就已经意识到联合工农等各阶级的重要性,并围绕党建立工农民主统一战线的目标进行团结青年工人和青年农民的具体工作。北伐战争开始后,团组织动员广大共青团员报名参军、上战场杀敌。经团中央选送投考黄埔军校的青年,先后有500余人,他们分布在国民革命军各军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各地团组织积极组织青年保安队,为北伐军提供情报、当向导、修工事、运送伤员。

  1927年5月10日,团的四大接受了党对中国革命前途的分析及指示,进一步明确了团的性质和任务:“领导工农青年群众,参加争取革命领导权的斗争,反抗背叛民族利益的资产阶级,努力促成工农及小资产阶级的亲密联合。”这次大会号召全国坚决转变工作方针,移向夺取群众的斗争与工作,努力扩展群众工作以夺取广大劳苦青年群众。随着土地革命的深入,根据地团组织和团员不断发展壮大,到1930年10月,根据地团员发展到10万人。这一时期,根据地团组织创立了由1万余名青年组成的“少共国际师”,号召团员、少先队员踊跃参军,用武装上前线的实际行动保卫土地革命的胜利果实。

  1935年9月,青年共产国际六大通过了《青年统一战线的任务》,指出“劳动青年的事业迫切要求把青年人的联合到真正群众性的非党的青年组织中去,不仅吸收共产主义的,而且要吸收社会主义的以及无党派的、民族革命派的、和平主义的、信奉宗教等的青年人加入组织”。会议结束后,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代表以“中共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会”名义发表宣言,号召全国青年大联合,公开宣告改造自己的组织为抗日救国青年团体,欢迎一切爱国青年加入。

  根据共产国际和青年共产国际指示,1936年11月1日,中共中央发布了《关于青年工作的决定》,决定“根本改造青年团及其组织形式,使团变为广大群众的非党的青年组织形式,去吸引广大青年参加抗日救国的民族统一战线中来”。随后,各地先后建立了青抗先、青救会等青年抗日组织。团中央把创办不久的中央团校改名为鲁迅青年学校,为团的改造和改造后的青年运动训练新的青年干部。到1937年4月上旬,西北苏区除部分地区外,其余各地团组织的改造全部结束,组织人数由原来的2万团员发展为16万青救会员。1937年4月,西北青年救国第一次代表大会在延安召开,大会决定成立西北青年救国联合会,在全国青年救国联合会成立之前,作为各地青年救国团体的最高领导机关。

  抗日战争爆发后,西北青年救国联合会在党的领导下,号召全国各界青年积极行动起来,不分党派、信仰、职业、文化、民族,实现全国青年的抗日大联合。1938年10月10日,西北青年救国联合会第二次代表大会在延安召开,大会决定成立中国青年救国团体联合办事处,作为全国青年抗日救国运动的领导机关。会议之后,各抗日根据地纷纷建立青年救国团体,宣传抗日,发动青壮年参加各抗日组织,动员青年参军参战、拥军支前,发动青年参加减租减息和土地改革运动。抗战胜利在即,青救会即将完成历史使命。有些解放区青年救国会没有及时适应新的形势变化,日渐涣散,尤其不能满足已经涌现出的大量青年积极分子在政治上要求进步的需要。

  在党的七大筹备期间,中央认为,目前中国青年运动的性质,应该是全民族的、非党的、民主团结的、最广泛的、新式青年运动,提出建立青年联合会。1945年4月6日,中共中央发出《中央关于准备成立解放区青年联合会的指示》。5月3日,中国解放区青年联合会筹备委员会召开成立大会。5月4日,《解放日报》发表社论,号召解放区青年努力迎接新的战斗和新的青年组织的诞生。解放区青联筹委会的成立,标志着解放区青年运动和青年统一战线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1948年10月11日,周恩来同志致函毛泽东同志,提请考虑成立新民主主义青年团。1949年1月1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建立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的决议》,明确了青年团的性质和任务。5月4日,中华全国青年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指出全国青联把全国一切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爱国青年,不分阶级、党派、政治信仰、宗教信仰、民族、职业和性别的差异,紧紧地团结起来,将中国人民大革命进行到底,将农业的中国建设成为工业化的新民主主义新中国。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共青团统战工作

  1950年4月16日,中共中央在批转《西南局关于目前建团工作的指示》时指出:“青年团与青年运动的工作,不论在城市和乡村中,均应提到更加重要的地位。”在党的领导下,青年团各级组织带领广大团员和青年积极参加巩固新生政权的活动,在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三反”“五反”等一系列社会改革运动和肃清封建残余势力、扫除旧社会遗毒、抗美援朝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青年团遵循政府外交方针,发挥民间和青年外交的优势,积极开展、参与国际单边或多边的外交活动,将团的统战工作延伸到世界。

  1950年,中苏两国青年团组织就开展了互访。从1952年开始,中国青年和学生代表团先后多次参加社会主义和人民民主国家青年组织召开的代表大会。中国青年组织还和英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澳大利亚、印度、阿根廷、智利等国的一些青年组织建立了友好联系,并于1951年1月派出中国学生代表团访问了英国、挪威和芬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极大地提高了中国青年组织在世界青年事务中的地位,中国学联和中国青联当时都拥有国际学生联合会和世界民主青年联盟的副主席席位,同时向这两个组织派出了常驻代表。中国青年团组织通过这两个国际青年组织参加了一系列的多边外交活动,面对复杂、多变的外交局面,为争取国际社会对新中国的了解作出了应有贡献。

  1951年11月,青年团召开一届二中全会,提出“团如果不去经常关心广大青年群众的生活和利益,要达到团结教育群众的目的是不可能的”。1953年,各级青联初步开展对青年知识分子的工作,帮助他们排忧解难,并传达党和政府对青年知识分子的爱护和关心。一些地方的青联组织还经常邀请青年知识分子开展交流活动,尽可能采纳他们的意见建议。

  从20世纪50年代起,全国青联就大力支持青年开展学习、增长才干、提高能力。在全国青年第二次代表大会后,为了帮助暂时未能升学和就业的社会青年,各地青联积极组织失学待业青年开展自学活动,许多地方青联还和教育部门、广播电台、居民委员会合办各种补习班、广播学校、报告会和科技知识讲座,帮助广大青年接受各方面教育。1957年5月,青年团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进一步明确团结青年的目标,即“在党的领导下,用共产主义的精神教育青年一代,团结全体青年积极参加建设社会主义的劳动,以便尽快地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工业国,为将来实现共产主义准备条件”。20世纪60年代前期,中共中央提出国民经济“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决定大批精简城镇人口,于是城镇知识青年上山下乡问题被提出。1962年7月,团中央发表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会给走向农业战线的团员和青年的一封信》,并在团中央机关和大中城市团委机关中组织专门工作小组,集中精力做好城市青年上山下乡工作。从1962年春至1964年7月,全国有20多万初、高中毕业生参加国营农场的生产建设;从1962年秋至1966年夏,全国城镇知识青年下乡的有129万人。

  1960年以后,在当时反华、排华背景下,大批华侨青年返回国内。针对这一情况,各级青联适时加强了对归国华侨青年的工作。1960年1月,全国青联与共青团中央下发了《关于加强归国华侨青年工作的意见》,要求各地积极做好接待和安置新近归国华侨青年工作,广泛组织新近归国华侨青年参观祖国的建设成就,召开华侨青年代表会议,让他们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心。上个世纪60年代,全国青联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思想教育,组织青年学习文化知识和劳动技能,将广大青年团结起来,为巩固新政权、促进生产发展、开创社会新风作出积极贡献。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共青团统战工作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共青团统战工作领域进一步拓宽。共青团紧紧把握新时期的发展机遇,围绕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在统战工作领域全面深入开展青年科技创新行动、青年创业行动和海外学人为国服务等重点工作,以昂扬向上的姿态和良好的精神面貌,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内地与港澳青年夏令营、十省区少数民族青年学习团、加入亚洲青年理事会等活动的举办,青年五四奖章、十大杰出青年、青年科学家奖、青年科技创新奖、青年创业奖等奖项的评选,凝聚了大批各界优秀青年人才。

  1980年,我国首批青年研修生赴日学习。紧接着,全国青联先后从全国各地上千家工矿企业、科研院所和经济管理部门选拔了数千名优秀青年分赴日本、美国、英国、德国、新加坡等国家研修,为现代化建设的各条战线培养了大批技术和管理人才。1981年,恢复中断了10多年工作的青联组织面向广大青年发出了积极开展“五讲四美”文明礼貌活动和“热爱祖国、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制度”“三热爱”教育活动的倡议。1984年召开的全国青联六届二次常委会提出,要扩大青联工作对象,面向各行各业的青年人才做工作,为发现、扶持和推荐青年人才多办实事。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团中央、全国青联组织少数民族地区青少年与内地青少年交流活动,截至目前,共帮助400多万名内地与民族地区青少年手拉手结对,组织9万余名各族青少年开展实地交流。

  1993年5月,为进一步加强青年科技人员的教育培养工作,全国青联倡议成立中国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为青年科技人才成长成才、奉献社会搭建了平台,引导广大青年科技工作者投身科教兴国的伟大实践,也促进了科研与产业的紧密结合。1994年12月22日,跨世纪青年人才工程全面启动,在全国培养数以千万计的企业青年岗位能手和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举荐数以十万计的优秀青年人才,建设宏大的跨世纪人才后备队伍。1995年3月,“全国杰出青年访问团”赴台湾访问,实现了与台湾青年组织互访交流,揭开了同台湾青年联谊工作新的一页。海峡青年论坛、两岸青年联欢节、两岸校园歌手邀请赛等一系列活动,为两岸青年从交流互动到合作发展、从增进了解到结下友谊搭建了平台。1997年7月,为给重庆市提供智力支持与服务,团中央、全国青联牵线搭桥,促成重庆市从中国社科院一次性引进39人组成的“博士生服务团”赴渝挂职,在西部乃至全国都产生了重大反响。

  2000年,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提出,全国青联开展了百名博士西部行、青年企业家西部行等一系列科技服务活动,为西部地区提供了多方面的技术服务,也为大批青年施展才华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难得的发展机遇。2004年12月,全国青联留学人员联谊会成立。全国青联举办“科技创业,报效祖国”——海外学人回国创业周活动,鼓励海外学子学成归国、投身祖国建设。此外,全国青联还同世界上100多个国家近千个青年组织、政府青年机构恢复和建立了友好关系,初步形成了亚太地区、周边国家、欧洲以及发展中国家青年组织的多层次、多渠道的交往网络。相继组织了中日青年友好联欢、“国际青年”亚太地区青年友好会见、中朝青年和中法青年友好联欢等活动。中国各界青年同其他国家和地区青年的交往逐渐密切,青年国际交流取得了长足进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共青团统战工作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继续前进。

  共青团积极响应中央号召,组织青年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展各类主题教育活动,不断强化共同思想政治基础。共青团统战工作积极参与全面深化改革和国家重大战略实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了新贡献。

  共青团印发了《关于切实做好新兴青年群体工作的意见》,举办了新兴领域青年培训班和相关主题教育活动,不断引导新兴领域青年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弘扬青春正能量。共青团将持续深化港澳台青少年交流,继续办好海峡青年论坛、两岸青年联欢节等品牌活动,增进台湾与大陆青少年之间的了解和信任。还将持续扩大各民族青少年融情交流活动规模,组织更多新疆、西藏等民族地区青少年与内地青少年书信手拉手、结对子,参加线下融情交流。继续开展宗教界青年代表人士学习考察活动,持续联系和培养一批政治上靠得住、宗教上有造诣、品德上能服众、关键时起作用的宗教界青年代表人士,通过他们将信教青年团结在党和政府周围。不断深化青联改革,持续优化委员结构,将更多党外、体制外青年吸纳进来。


微信关注

微博关注

抖音关注

029-85332933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红色教育网

网址:http://www.hsjy.net.cn

地址:西安曲江新区翠华南路808号科泰大厦803室

邮箱:813415349@qq.com

陕ICP备19017061号-3




技术支持: 橡果云 | 管理登录
分享按钮 seo seo